首页 > 清风苑 > 历史文化 正文

历史文化

石灰与煤炭

稿件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: 2025-08-22 15:15:56

  古人以诗咏物,大多是山、水、松、柏、花、鸟等雅物。然而,“忠心义烈,与日月争光”的民族英雄于谦最著名的两首咏物诗,偏偏歌咏的是石灰、煤炭这些并不常入诗的事物。

  诗人将自己的“志”寄托在“物”上,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“志”,他们所选择的寄托之“物”可以不同,就是对于相同的“物”,也可以选择突出某一面,而忽视另外的方面。在“物”的背后,始终是诗人的思想、感情、价值判断。

  于谦创作《石灰吟》的故事,有多个版本存世。一个版本认为,这首诗是于谦少年求学时发出的雏凤清鸣。有一天,于谦读书累了,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,看到工匠正在煅烧石灰,他深有感悟,随即便有了《石灰吟》这首诗:“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。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”这是石灰的自述,也是于谦的自述:我本来自深山,经千锤万凿后运到此处,烈火持续将我燃烧,但对此我以“若等闲”三字回应,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,我都从容不迫,即便是粉骨碎身,我也毫无惧怕、无怨无悔,只因我有“要留清白在人间”的强大信念。

  若说《石灰吟》充满刚硬峻直之气,那么《咏煤炭》的字里行间,始终流露着宏大温暖的情怀。诗云:“凿开混沌得乌金,藏蓄阳和意最深。爝火燃回春浩浩,洪炉照破夜沉沉。鼎彝元赖生成力,铁石犹存死后心。但愿苍生俱饱暖,不辞辛苦出山林。”

  煤炭也是生活中常见之物,但对于谦而言,却激发了他内心的强烈共鸣。煤炭来源于地下,与大地一样,承载着万民的生存需求。寒冬,因为煤炭的燃烧而温暖如春;黑夜,因为煤炭的燃烧而亮如白昼。钟鼎彝器的制作,要靠煤炭提供的能量;江山社稷的安全,要靠贤臣的忠心与才干来维护。古人认为煤炭由铁石变成,铁石变成煤炭后还要造福人类。诗人亦有这样的胸怀,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天下苍生的幸福。所以,不管怎样千辛万苦,他都会砥砺前行。

  “但愿苍生俱饱暖,不辞辛苦出山林”反复为后人引用,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公而忘私的博大胸怀,里面分明跳动着一颗可与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媲美的为民之心。

  于谦青年金榜题名,初入仕途即立大功,巡抚河南、山西多年,治理黄河、政惠民生,不辞辛劳守护社稷。《咏煤炭》这首诗,所写煤炭为国为民造福之志,何尝不是诗人终身不移的抱负?该诗通篇读来,意象磅礴、质朴流畅,境界深远、气度非凡。

  于谦所作咏石灰、煤炭两首诗,一首强调廉洁为本,一首强调为民造福。于谦未曾辜负自己所吟咏的这两首诗,而这两首诗也因此有了旺盛的生命力,在口口相传中,将于谦的清白与担当,传递给了后人。(孙利娟)

>>><<<